在政策类研究中调研的作用举足轻重,如何选择适宜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获得科学的信息呢?10月22日,商学院专任教师姜樱梅就此主题开展了“从理论到实践—政府政策类研究的调研方法与经验分享”的讲座。

讲座中,姜樱梅从政策调研的重要性切入,指出政府政策研究是连接社会科学理论与公共治理实践的关键桥梁,她强调,政策调研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,更需具备实地调研能力、政策语言转换能力与政治敏锐度。她以“推进海铁联运提质增效研究”课题为例,深入剖析政策调研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价值,指出只有通过深入、广泛的调研,才能发现真问题、提出真建议,避免政策与实际脱节。

在阐释政策调研的理论基础时,姜樱梅提出了“三段式逻辑链”思维模型,即“明确问题—匹配目标—输出政策建议”。结合金华海铁联运项目的案例,她详细说明了如何从“海铁发展差距”这一核心问题出发,解析“运费差异”、“作业效率”等量化指标,并最终形成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方案。她还特别指出,调研过程必须恪守客观性、时效性、与代表性三原则,并需要覆盖政策所涉各方主体,避免因样本局限或预设立场影响研究结论的科学性。
姜樱梅系统介绍了定量与定性调研的具体实施策略。她结合实例,分享了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,如避免双重提问、细化满意度选项、多渠道发放问卷等。在定性调研方面,她重点讲解了半结构化访谈的分层技巧与追问方法,以及实地观察在发现“隐性问题”中的独特价值。姜樱梅还结合SPSS、Excel等工具,演示了如何高效完成数据分析与交叉验证。

姜樱梅从“调研前准备”“调研中调整”到“报告撰写与转化”进行了全流程梳理。她建议教师在调研前务必明确政策边界、争取资源支持、合理分工协作;在调研中灵活应对对象配合度低、数据矛盾等突发情况;撰写报告时则应聚焦“问题+原因+可落地建议”,避免堆砌数据,忽视政策转化。
讲座内容详实、案例丰富,姜樱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的政策调研经验,为在场教师呈现了一场高水准的实务培训。此次培训,使参与培训的老师们对政策调研的方法论有了系统认识,并对如何将研究结论转化为政策建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