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4日,智能制造学院举办以“‘筝’脱烦恼,玩出‘心’花样”为主题的一院一品心理户外素质拓展,为同学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,带领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索内心世界,解锁心理疗愈新范式。

此次活动吸引了全校11个学院共计300余名学生参与,实现了跨学院、跨专业的广泛覆盖。活动现场设置了“风筝手作——让情绪可视化”、“团队竞技——在协作中重塑心理韧性”、“夸夸墙——从自我认可到能量共振”、“知识赋能——了解心理健康知识,拒绝病耻感”等四大核心板块。其中,知识赋能模块特别设置了“心理求助指南”互动角,通过图文展板与趣味问答,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预约流程、24小时心理热线服务以及各学院心理辅导员的介绍信息。现场志愿者还通过情景模拟,演示如何自然地向身边人倾诉情绪困扰,消除“寻求帮助等于脆弱”的误解。

“以前觉得去心理咨询很丢脸,现在才知道主动求助才是勇敢的表现。”机制243班的张文静同学在参与“拒绝病耻感”主题知识竞答后分享道,她将写有“感到难过不是错”的便签贴在夸夸墙上,“看到这么多同学都在学习正视情绪,我不再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面了。”活动为同学们现场解读《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》,通过真实案例剖析,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观。不少同学在活动结束后主动找到自己的心理辅导员,预约后续的心理咨询服务。
机电231班的俞苏航同学在风筝绘制环节,把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焦虑化作风筝上的藤蔓纹路:“把烦恼画出来,突然觉得没那么沉重了。”新能源专业的陈伟阳同学在蜈蚣竞走挑战中不慎跌倒,在队友的扶持下迅速调整状态完成比赛,深刻体会到同伴支持对心理弹性的强化作用。机器人231班的王秋雨同学在“夸夸墙”写下“拿下省金,我能行!”的宣言,很快收获27张加油便签,她惊喜地感受到从自我激励到群体赋能的温暖力量。

智能制造学院创新采用“具身体验式”的心理建设模式,成效显著。通过将风筝线化作情绪的引线,让团队呐喊成为心理支撑,打破了传统讲座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。活动还巧妙融入色彩心理学应用、心理技能兑换机制等设计,使学生在趣味互动中掌握“478呼吸法”等实用心理调适技巧,将心理健康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方法。这种寓教于乐、深度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,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更直接、更有效的支持。